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董事長周明昨日表示,創業板推出以及五年來成功運行,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創業板在支持國家經濟轉型和實體經濟發展方面要繼續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全社會要善待創業板,對創業創新要更加寬容。
周明表示,創業板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成功探索,創業板的推出及五年來成功運行,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創業板市場建設直接推動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實際上十多年來創業板從籌備到建設過程,也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探索過程。
周明還表示,創業板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創新戰略,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創業板實際上已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創業板積極助力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它對于體制機制的推動以及自身示范效應的作用更大。創業板的發展吸引大批創投和社會資源向創業企業來匯集,帶動宏觀政策、各級政府向創業企業傾斜,這些無形的功能是有形數據無法衡量的,影響非常大,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周明呼吁,創業板在支持國家經濟轉型和實體經濟發展方面要繼續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全社會要善待創業板,要對創新創業更加寬容。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一直在推動技術發展,包括積極開展高端人才引進,設立“千人計劃”,創業板就有40多人入選“千人計劃”,但更關鍵的是全社會對創新的“寬容”氛圍。美國之所以有大量創新企業能夠發展壯大,除了有納斯達克這樣的資本市場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美國社會對于創新的寬容文化,全社會對創新企業要寬容,包括對創業板也要寬容。
“創業板發展至今確實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和取得的成績比是次要的,而且很多問題包括‘三高’等等都是發展初期的問題,不能把這些問題無限放大,對創業企業要寬容,也要善待創業板。”周明說。
周明還表示,在審核理念、準入門檻上也要寬容,要符合創業企業、新興行業、新興業態的特點,創業企業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公司治理結構等很多方面也有自身特殊的情況,對這些情況也要寬容,讓企業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揭示風險,由市場去篩選,讓企業能夠進入到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
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多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記者 劉偉 屈紅燕 ○編輯 姚問
昨日,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在論壇上表示,應當加強完善多層次的融資體系,針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多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鄭昕表示,創業板啟動五年以來,培育和推動了成長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已經成為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略平臺。但是中小企業的用工成本上升、融資貴、負擔重、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十分突出,應加強完善多層次的融資體系,針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多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鄭昕指出,應當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制度建設,讓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得到銀行信貸支持。從我國國情來看,銀行貸款仍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體,要加快改善中小企業信貸環境,為那些有市場、有效率,能償還的中小企業,滿足他們的信貸需求。一方面,銀行應當優化信貸結構,改進審貸的流程,創新金融產品和信貸的規模。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度創新和改革,構建風險補償機制,完善差異化的監管指標,加強財稅、金融和產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此外,要加快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門檻,要大力發展專業服務于小微企業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
創新業務拓展渠道,構建多元化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應當看到,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制約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最突出的問題。雖然這幾年金融的改革渠道逐步增多,但距中小企業的需要和需求差距很大,要做的工作很多,應加快建立完善適合于中小企業需求的多元化的直接融資市場體系,使處于不同成長階段的中小微企業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融資渠道。
鄭昕指出,應發揮民間借貸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補充作用。目前中小企業資金的需求尚不能從金融系統得到滿足,而長期以來民間借貸憑借著靈活特殊的風險控制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達不到銀行審批標準的小微企業的資金困難,成為有力的補充。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民間資本能夠更加快速便捷的參與到中小企業融資,要強力推動金融市場 格局的變化和調整,要推動民間貸款的規范化發展,建立起民間資本和金融服務相互傳導、相互補充的長效機制。
鄭昕認為,應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引導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融資能力。從根本上說,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于企業自身素質。企業能不能獲得貸款實際取決于企業自身效益,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減輕企業的負擔,提高其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應通過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引導小微企業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快轉變發展方向,提高創新能力,改善管理水平。同時要加強企業的誠信,增強市場的競爭力;通過提高中小企業的發展水平,來增強其融資的能力。
深交所理事長吳利軍:四方面入手加快創業板改革發展
⊙記者 劉偉 屈紅燕 ○編輯 姚問
昨日,深交所理事長吳利軍在深交所與深圳市政府主辦的“加快創業板改革,服務創新驅動戰略論壇”上表示,未來將從豐富創業板內部市場層次,增強創業板的市場包容性和制度靈活性等四方面著手,加快創業板改革發展。
吳利軍表示,創業板的建設適應了我國經濟戰略轉型的要求,為實體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創業板已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平臺,并成為創業創新的推動引擎。
創業板需要在制度設計上進一步突破,不斷增強板塊的包容性和覆蓋面,更好適應實體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步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要加快創業板市場改革,健全適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制度安排,近期國辦印發的《關于多錯并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繼續優化創業板制度安排。目前,監管部門正在加大推進力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將為創業板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加快創業板改革發展,對深交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深交所將重點從四個方面著手,主動謀劃,積極推進。
一是豐富創業板內部市場層次,增強創業板的市場包容性和制度靈活性。研究建立差異化的上市條件,允許尚未盈利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同時,實行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實現風險分層管理,對投資風險較大的板塊層次,實行更加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建立更具針對性的披露和監管要求。研究探索差異化的交易機制,滿足不同的流動性和風險控制要求。建立更加市場化的退市機制,強化市場淘汰力度等等。增強創業板活力,確保市場健康發展,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
二是探索建立創業板轉板機制,研究建立與新三板、地方股權交易中心的對接機制,研究允許創業板內部不同層次之間的轉層次的制度安排。轉板是提高創業板包容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讓創業板上市公司可以自由選擇與之匹配的內部層次。轉板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將創業板建設,納入到整個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當中,更好地發揮協調聯動效應。
三是增強開放度,提高創業板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創造條件讓國內已經在海外上市的創新創業企業,能夠回歸創業板上市。逐步讓境外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創業板。積極借鑒境外創業板市場的發展經驗,加強與境外交易所的協作,探索市場合作新模式。
四是進一步發揮交易所的職能,整合、優化、升級現有的服務方式,強化創業板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加強對創業板創新活躍地區的調研推廣和合作服務,探索建立新的市場服務體系。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比較集中的地區,編制區域板塊指數,凸顯其板塊特點。在此基礎上,開發可交易的指數產品,促進板塊上市公司發展,加快地方經濟形成特色優勢。
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互聯網企業將誕生世界級巨頭
⊙記者 屈紅燕 劉偉 ○編輯 姚問
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昨日表示,互聯網巨頭的服務就如同水與電一樣,正在滲透到每一個領域,五年之內世界級的巨頭將會從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率先誕生,顛覆性創新時代將到來,創業板未來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在創業板里面的第一大板塊是互聯網板塊。
陳鴻橋表示,下一步會看到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向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以參股、控股、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滲透,所以五年之內這種世界級的巨頭將會從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中率先誕生。中國正處于互聯網時代的風口浪尖。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第一波是互聯網,第二波是移動互聯網。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將成為主導國和發源國。
在陳鴻橋看來,中國互聯網的多個領域已經超越或者接近美國。“過去講中國的互聯網模式是復制美國,五年前開始發生變化,中國模式出現,現在又過去五年,我們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和現象可以印證這個新結論的出現。”
陳鴻橋說,在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都不敢想象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進入全球十強,但今天已經變為現實。中國互聯網市場生態系統及用戶行為遠比美國復雜,這么復雜的系統導致創新思維更加多元,更加立體。美國各行各業細分、成熟、完善,留給互聯網的空間相對不大,國內留給互聯網的市場是開發者少、高品位的富礦,互聯網在美國更多是替換,但是在中國更多的有可能是顛覆。還有最重要的優勢,中國互聯網的用戶6億人,這6億用戶數每天上網的時間是日本人、美國人的5倍,這6億人在微信上每天花3個小時,全世界都找不出這樣的用戶環境。
陳鴻橋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不只是彎道超車,還可能是主導者,顛覆者與重構者,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在資本市場能大展身手。
創業板應加大新興產業覆蓋面
⊙記者 屈紅燕 劉偉 ○編輯 姚問
在昨日舉辦的“加快創業板改革,服務創新驅動戰略”論壇上,多位與會者表示,創業板運行五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覆蓋更多的新興產業以支持國家創新戰略。
創業板目前上市數量依然不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董事長周明表示,創業板市場現在是400家上市公司,但總體規模還是比較小,納斯達克歷史上最高近萬家,培育了世界上非常成功的一些企業,創業板跟納斯達克比差距還非常大。創業板市場的門檻也較高,對新興產業的覆蓋面不夠,尤其是對尚未盈利的互聯網企業、科技創新企業覆蓋不足,創業板對創新經濟的包容性不足,大量優秀企業還在海外上市,盡管阿里巴巴去海外上市有它的特殊情況,但有是說明創業板的包容度不夠。
“現在我們做額度的控制,一年上100家。過去五年創業板取得很大的成績,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遺憾,才400家上市公司,每年平均還不到100家。”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葉俊英建議,取消創業板額度控制,實行市場化發行,同時降低上市標準,實行靈活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治理結構,建立轉板制度,完善退市制度。
阿里巴巴近期在美國上市,也讓業界呼吁大力推進創業板上市審核制度。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建議,一定要大力推進發行上市審核制度改革。“如果不能建立符合創新企業特征的發行上市制度,大力推進符合創業創新規律的改革,很多優秀企業不得不走向納斯達克等海外市場,或者放棄上市,而這對于營造創新生態環境、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都是很大的打擊。”制度改革還要包括允許非盈利互聯網公司、醫藥公司上市,包括推出適合轉板機制,否則中國資本市場將是割裂的、斷裂的。
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建議,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和整體標準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使審核標準更具彈性,評價指標更多元化,推進注冊制與退市制度。在現有的制度框架情況下,讓達到審核條件的互聯網企業能夠加快上市的進程,在監管機構的范疇之內,在國家部委范疇之內,修改一些制度,優化流程和理念,讓制度創新跟上新經濟時代的新變化、新需求。
網宿科技董事長劉成彥希望,外籍人員可以持有股權,能夠利用創業板實現跨國并購。他說,并購的第一個目標是要技術、要人才,而這些在國內很難找到,但是在美國硅谷有很多,而目前的監管機制使跨國并購很難實現,外籍人員不能持有股權是創業板上市公司跨國并購的重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