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9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中小企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回落尤為明顯,除10月有節日因素外,臨近年底,中小企業資金鏈趨于緊張,主動放棄一些回款慢、利潤薄的訂單也是導致新訂單指數回落的原因。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10月指數屬于運行過程中正常波動,并不代表趨勢性的變化。
“從上月官方數據環比下滑看,國內制造業生產擴張動能正在減弱。”分析指出,制造業三大訂單指標在上月全線下滑,且新增出口訂單已落至榮枯線下方,同時生產、原材料庫存等指標亦先滑落,表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受節日因素和需求減緩的影響,PMI比上個月回落了0.3個百分點,為50.8%,這也成為了5個月以來的新低,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回落。分析人士指出,市場上總體延續了增長的態勢,但增幅收窄,其中,新訂單指數回落至51.6%,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生產指數為51.3%,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在這兩項指數中,中小型企業指數回落尤為明顯,其中,中型企業的新訂單指數比上月回落2.2%個,年內首次回落至50%榮枯線以內,生產指數回落1.5%,為50.3%,比上月回落1.5%,創年內最大跌幅。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上月大型企業景氣度雖有回落,但仍高于榮枯線,是PMI維持擴張態勢的主因;但當月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卻均處于收縮區間,“近幾月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小企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仍較困難,PMI走勢較弱反映出制造業經濟穩中有升的基礎仍需鞏固”。
除了節日因素外,企業資金鏈緊張也是放緩的主要因素。專家分析,臨近年底,企業資金鏈緊張加劇,在被調查的企業中,反應企業資金緊張的占48.8%,為今年以來的最高值。為了控制資金風險,一些中小企業主動放棄利潤薄、回款慢的訂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新訂單指數回落,從而影響了生產指數的走勢。
此外,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4%,比9月下降0.4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表明不少企業仍在去庫存化中。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下降幅度最大,降幅為2.3個百分點。蔡進提醒,價格指數連續出現下跌,恐怕會對企業經營效益產生影響,無論市場還是政府宏觀調控措施,都應該關注到價格持續下跌的局面。
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從近期宏觀數據看,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繼續減速、社會融資投放依然偏少,抑或是工業生產低位上行乏力、通縮預期強化等,都將令市場對后期中國經濟減速的預期進一步的強化。(據11月3日 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