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成為全球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聯網公司。而今年更早一些時候,中國做得好的電商公司,京東、聚美優品都在美國上市——華興資本是這兩家公司的承銷商。更早些年,當當、唯品會等電商公司也是在美國上市。
????不僅僅是電商,中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選擇在美國上市。華興資本涉足了中國互聯網70%以上的融資、并購、IPO等案子,包凡對其的解釋是,“對于科技公司來說,美國資本市場是全世界最高效的資本市場,有很強的預見性,像聚美優品這樣的公司,若想上市,他知道按規定流程走,六個月以后就能上市。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做不到這點,過去這幾年IPO的窗口開開關關,不可預見性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企業家需要知道在什么時間可以上市,可以融到錢。如果沒有預見性,很難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
????我突然想到一個案例,一位做得很棒的創業者,投資人勸他不要在國內上市,他覺得為什么啊,不是挺好的嗎?他在國內籌備上市,結果遇到政策變化,IPO的說法一會兒變一個樣,折騰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后以二十多億元的價格將公司出售。
????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狀況的確很畸形,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中國這樣體量的第二個經濟實體,最有成長性最有活力的一塊,生長在海外資本市場。
????難道中國的資本就不渴望分享這些優秀的科技公司的成果嗎?中國現在的風險投資也有了一些變化。在錄制《創業記-志剛和他的朋友們》第10期視頻節目時,我和包凡也談到了資本市場的泡沫,包凡認為現在是有一些泡沫,在2015年會有一定調整。但是,從長期來看,走勢是向上的。
????因為中國的經濟現在正處于結構性變革的時期,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正在深入改變中國的傳統行業。過去的互聯網是線上、線下相對獨立,但是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操作的,這促成了線上線下的融合。任何互聯網滲透率在50%以下的傳統行業,例如醫療、教育、影視、快消品等,未來都是巨大的。線下工業這一塊兒,互聯網也通過大數據介入,將前臺后臺的數據打通,來改造工業的供應鏈。
????這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而非是虛幻的、鼓吹出來的泡沫。這一塊也是高速成長的領域,也是資本最應該去的地方。
????中國資本越來越接受風險投資的概念了。錢多了,優質的創業者卻很少。這意味著VC與創業者地位的顛倒:過去創業者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通過拐彎抹角的關系找到VC,上了門還得等上一個半小時才能跟VC聊半小時。當初是紆尊降貴見創業者的VC,現在必須把創業者當做平等的合作伙伴,甚至還得求創業者看得上自己。
????本土創業者的活躍,以及本土基金的崛起,正發生在這樣一個時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預測,2030年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也需要一個更高效的本土資本市場:讓中國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都享受到資本的盛宴。
????如果中國資本市場像美國一樣高效,哪怕是差一點,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是愿意回到中國上市的。中國投資人也愿意擁有投資中國最有價值公司的機會。現在的問題是,監管者應該怎么改造中國資本市場,讓它變得更高效,能夠支持科技公司在國內的發展?
????“除了市場化,沒有別的需要做。”包凡說。(據11月18日鳳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