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的賽道越拓越寬,CPU正成為熱門“風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初步統計,今年5月、6月以來,國產CPU初創公司和IPO集中融資,規模約超過40億元人民幣。
其中,龍芯中科在6月15日展開科創板IPO招股,計劃集資24.62億元。此芯、啟靈芯、鴻鈞微等三家初創公司均在近兩個月內推動了新一輪融資,合計融資預計超過15億元。
這股創業熱潮的出現,由亞馬遜和蘋果掀起,又由ARM架構作為技術抓手。本質上,是因為全球數字經濟、數據基建競爭,需要更強的運算芯片。目前,形形色色的科技玩家投身于CPU創業和投資,與產品戰略布局緊密相關,其中CVC(企業風險融資)角色突出。
CPU賽道集中融資
今年5月起至6月中,國產CPU的行業融資一波接著一波。龍芯中科的科創板IPO以及三家初創的融資總額,將達到約40億元。此外,海光的科創板IPO也已在4月6日提交注冊,初步計劃融資91.48億元。
去年下半年,多只國產CPU創業團隊突然集中亮相。杭州鴻鈞微、上海此芯、深圳啟靈芯在2021年8月、10月、11月先后注冊。這三家創業公司在5月幾乎同時推動了最新一輪融資,數十家CVC和VC(風險投資機構)機構參與投資。
根據市場消息,深圳啟靈芯在近月內推動了總計約6億元的天使輪和A輪融資,杭州鴻鈞微推動了總額8億元的pre-A輪融資。此外,接近此芯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該公司此前已完成天使輪、天使+等融資,又在5月繼續推動pre-A輪融資,且已經向相關市場監管局完成股權變更登記,規模達到數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多家CVC,也就是企業內部的風險投資部門,積極參與了這些股權投資。這反映半導體公司或電子設備生產商們,決心向上游大芯片進行戰略布局。
例如,矽力杰、韋爾股份、恒玄科技參與了啟靈芯的前期融資。其中,矽力杰是電源管理芯片設計商,創始團隊主要來自于美國模擬芯片龍頭Linear、安森美等;韋爾股份總部位于上海張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營業務包括圖像傳感器、觸控與顯示及模擬芯片等三種芯片的設計;恒玄科技2020年12月于上海科創板上市,是TWS耳機龍頭制造商。
成立于2019年9月,本身也正在大力融資的GPU創業公司壁仞科技,也參與了鴻鈞微的兩輪融資。壁仞科技和鴻鈞微部分創始人來自老牌CPU公司海思、海光團隊。
此外,去年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上市占率排名第一的聯想,不僅作為領投機構投資了上海CPU創業團隊此芯,也在早前投資了國產老牌CPU廠商海光和飛騰。
為聯想做出上述投資的,是該高投集團的CVC聯想創投。聯想創投發言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們將以自身的產業資源不斷扶持投資國產芯片,并將與其達成生態合作,以幫助它們實現快速成長和落地。目前,國產CPU海光和飛騰均已融入聯想的供應鏈和市場循環,共同服務客戶。
關于對初創團隊的投資,該人士表示,將協助此芯對接聯想核心業務部門,聯想的工程師將與此芯團隊一起策劃和討論,將圍繞筆記本高性能和創新場景應用研發核心IP。
ARM架構帶來技術機遇
近年來全球CPU創業興起,起因是ARM架構在電腦CPU和服務器CPU領域持續得到驗證。
架構,其實是設計芯片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它關系到芯片的性能和能耗,具有決定電子產品成敗的關鍵作用。ARM架構持續得到驗證,是這一波CPU創業潮起的技術背景。
CPU曾長期被英特爾發明的x86架構所壟斷,但亞馬遜和蘋果兩家公司卻以“半路出家”的方式,從ARM入手另辟蹊徑,成功實現了服務器CPU和電腦CPU的自研發。
2018年,亞馬遜基于ARM架構推出了服務器CPU“Graviton”;2020年,蘋果基于ARM架構推出了電腦CPU“M系列”。截至2022年6月,兩家公司均已經對相關產品順利實現多輪迭代。由于亞馬遜和蘋果均非傳統芯片研發商,它們的“造芯”故事給創業市場帶來轟動。
自研發的芯片還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亞馬遜憑借Graviton牢牢霸占著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云服務商寶座,而植入M系列的新款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的銷售也大獲成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此芯、鴻鈞微、啟靈芯以及成立于2020年10月的遇賢微,目前均圍繞ARM架構進行產品研發。而飛騰、海思、兆芯等成立更早的老牌國產CPU公司,也部分采用了ARM架構。
但ARM架構也不是CPU創業的唯一依賴。正在招股的龍芯中科當前正向自主架構全面轉型,自主架構命名為LoongArch。
6月6日,龍芯中科推出了新款基于LoongArch的服務器CPU“3C5000”,此前該公司已經推出3A5000、3B5000、3C5000L等多款基于自主架構的CPU產品。在招股書中,龍芯表示,此前年收入的70%來自于基于海外架構的產品,但未來將全面切換至自研架構的產品銷售。
CVC鋪路數字基建
在這一輪CPU創業潮中,芯片公司、手機公司以及云服務商公司大量介入,或成為創業者、或成為投資者。分析認為,CPU創業背靠數字基建的時代背景,市場前景價值誘人;CPU也將持續推動終端市場繁衍新品,將成為產業公司的新業務方向。
CPU原本是一個極具壟斷性質的市場,最大的玩家英特爾占據了絕對的市場地位。2021年,英特爾的電腦CPU及相關業務年銷售額高達405.11億美元,全球市占率大約為80%;數據中心CPU及相關業務年銷售額高達258.21億美元,全球市占率大約為90%。即便從中攫取1%的市場,也能形成超過3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眼下,電子市場尤其是數據中心的增長依然快得驚人。根據市場機構IDC的數據,2021年全球云基礎設施支出按年增長8.8%。根據Canalys數據,同年中國大陸的云基礎設施支出甚至按年大增45%。
值得留意的是,還有更多新興領域等待CPU去開拓。CPU最初是圍繞電腦而誕生的一種運算芯片,在過去20年里,它被進一步植入了智能手機。在近幾年里,汽車、服務器對CPU的用量也在爆發,而“元宇宙”和自動駕駛中所需要的頭戴設備、車載平板電腦等,也成為了CPU的全新載體。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超算中心、元宇宙等新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對算力的需求將爆發。”聯想創投于6月15日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書面回復中這樣寫道,反映了對國產CPU創業的信心和憧憬。
(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