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企業經營存在的實際情況,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導推進相關企業的氣候信息披露和能耗計量等方面的ESG建設。
17部門聯合印發了
《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加快推進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ESG建設。(以下簡稱“戰略”),提出“到2035 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范體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皯鹇浴睂Ξ斍爸?035年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作出統籌謀劃部署,其中強調了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和經濟風險,要求從強化氣候信息披露、增強金融機構氣候風險管理能力應對轉型挑戰等方面防范氣候相關的金融風險。
在氣候信息披露方面,“戰略”要求在已發布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分步分類建立覆蓋各類金融機構和融資主體的氣候和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制度,推動上市公司、發債企業依法披露氣候環境信息,尤其是鼓勵金融機構披露高碳資產敞口和建立氣候相關風險及突發事件應急披露機制。
“戰略”還要求,金融機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物理和轉型風險,應提前做好規劃,不斷提升氣候風險信息數據收集、管理、披露能力,筑牢金融系統氣候風險防線。金融機構要強化自身應對氣候變化相關信息披露體制機制建設,提升應對氣候風險的前瞻性與針對性。同時,還應注重與監管機構、環保部門、科研機構和第三方平臺的協同合作,開展氣候風險分析,注重風險敞口、壓力測試或情景分析結果的運用,培育復合型綠色金融研究人才,不斷提升氣候風險披露的能力。
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
調整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要求
主管部門在加快推進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同時,立足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出臺相關文件支持引導企業穩步有序地開展相關工作。
生態環境部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于2022年6月7日印發關于調整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針對疫情影響造成全國碳市場核算與核查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將2021年度排放報告核查等相關工作時限延后3個月,對2021和2022年度受疫情影響造成月度數據缺失的,使用當年度已實測月份平均值等措施替代。同時,要求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做好服務保障和培訓指導并加強日常監管。以上舉措有助于增強全國碳市場制度規則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同時也減輕企業負擔。
市場監管總局發文要求
開展能源計量審查工作
除強化企業氣候信息披露外,主管部門還發布相關文件,推進企業的能源計量審查工作。
6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通知,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強化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能源計量審查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科學制定能源計量審查年度工作方案,將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作為能源計量審查重點對象。在此基礎上,可結合當地實際,將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5000噸以上不滿1萬噸標準煤的用能單位及數據中心、公共機構、高校等逐步納入能源計量審查范圍。此次能源計量審查的工作重點是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使用和管理,能源計量數據采集、分析和利用,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能源計量人員配備和培訓,能源計量管理制度建設和實施等情況。
通知還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和有關計量技術機構的技術服務作用,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流程,加大對用能單位宣傳培訓力度,推廣先進的能源計量管理理念和技術。結合審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切實幫扶用能單位解決節能減排降碳的計量難題,提升能源計量服務能力和水平,幫助企業夯實能源計量基礎,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融中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