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S基金驟然成為各大美國VC基金的“座上賓”,后者希望能將眾多未能按時IPO退出的企業股權,以合理價格轉讓給S基金,盡快回籠資金以滿足LP們的現金回報要求。
一組數據,凸顯美國VC/PE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今年上半年,只有22家創投支持的美國企業成功實現IPO,但2021年同期,這個數字達到183家。
面對項目IPO退出數量驟降,美國VC/PE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業績滑鐵盧壓力。
PitchBook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逾68%美國創投基金的TVPI數值(預期總價值/投入資本)較2021年峰值出現下跌,平均跌幅達到3.5%,創下2016年以來的單季最差業績表現。
“考慮到二季度僅有8家企業成功上市,美國創投基金的TVPI數值或將持續下跌。”一家美國創投機構合伙人向記者透露。尤其是二季度美股持續大跌導致眾多熱門賽道未上市公司估值降幅遠遠超過上市公司,令眾多創投基金的業績表現更加“慘淡”。
記者多方了解到,若按已遭遇投資虧損的美國創投基金估算,其TVPI平均跌幅已逾7.8%,正逼近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時期的9.6%。
這意味著美國VC創投基金再不采取措施收復投資虧損失地,眾多LP將會大規模贖回基金份額。
如今在美國創投領域,無論是大型FOF機構,還是家族辦公室,都在擔心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與股市大幅回調正令創投基金的項目IPO退出更加艱難,且企業估值不可避免地遭遇大幅度回調,令他們紛紛暫緩對新VC基金產品的投資步伐。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美國VC領域尚未出現LP大規模贖回資金潮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美國VC機構感到資金募集越來越難,除非他們能證明自己擁有豐富產業資源,持續獲得低估值高成長的優質項目。
在美國創投研究機構Pitch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ohn Gabbert看來,美國創投領域正悄然陷入“至暗時刻”——一面是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令他們此前重金投資的明星項目遭遇巨大的估值回調,遭遇極其嚴峻的估值泡沫破裂風險,一面是企業IPO遇冷令他們只能急于尋找其他項目退出方式,整個基金投資回報預期與退出節奏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John Gabbert表示,由于美國創投機構的項目退出比例極低,加之IPO市場遇冷,越來越多美國企業也會延后IPO進程,令創投機構的業績壓力與日俱增。
一位美國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持續高企的通脹壓力,他們仍打算延續VC/PE等另類資產投資比重以博取較高的絕對回報,但他們對VC/PE的遴選范疇已經大幅收窄,只有行業頭部VC/PE基金,且在以往加息周期或金融危機期間仍能創造不錯業績與現金回報率的創投機構,才會被納入投資考量范疇。
IPO退出艱難令業績雪上加霜
相比美股大跌令美國二級市場基金業績慘淡,一級市場VC/PE基金的日子更加“難過”。
“今年以來,美股疲軟導致我們項目IPO退出數量較去年驟降逾80%,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導致多個未上市熱門項目估值較去年底回調逾30%,還有不少項目愿意估值大幅打折換取我們的后續投資。”上述美國創投機構合伙人告訴記者。這都讓他們不得不開始“收縮戰線”——一面暫緩多個新項目的投資步伐,通過拉長項目考察時間以評估他們能否在經濟衰退期間具有較強抗風險能力,一面則將更多精力用于督促投資企業開源節流,先確保現金流能堅持到明年一季度末。
記者多方了解到,采取類似保守策略的美國VC機構不在少數。由于項目IPO退出數量驟降拖累他們的現金回報表現,越來越多VC機構選擇“按兵不動”,作為應對經濟衰退風險與緩解業績壓力的重要手段。
“現在沒人知道美國IPO市場何時才能觸底反彈,也沒人愿意允許項目流血上市,眼睜睜看著企業IPO估值遠遠低于上市前估值。”這位美國創投機構合伙人向記者直言。即便部分創投機構仍活躍在項目投資領域,但他們的投資方式較去年也出現明顯改變——去年他們更愿意斥巨資投資那些頗受市場追捧的熱門賽道明星企業,如今他們則轉而“化整為零”,將資金分散投向那些種子期、技術研發能力強且前景相對廣闊穩健的初創公司,單筆平均投資額也從千萬美元級別大幅回落到百萬美元級別。
這令今年上半年的美國創投資本投資總額較去年明顯回落。
PitchBook數據顯示,由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導致越來越多高科技熱門企業紛紛裁員縮減業務,越來越多創投機構不愿再向這些企業投入巨額資金,導致今年上半年美國創投交易額僅有1442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1582億美元下降約9%。
美國風險投資協會與PitchBook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下半年,美國創投活動活躍度預計仍將放緩,原因是創投機構對企業的投資門檻持續收緊、企業估值回調不確定性正延伸到早期創投領域。與此同時,美股持續下跌與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導致企業IPO數量大幅減少,拖累數十億美元LP資金的退出進程。
John Gabbert表示,這對美國創投基金顯然不是一件好事,越來越多VC基金必須考慮如何提前“過冬”。
項目轉讓的“艱辛征途”
面對美國VC的“項目退出難”,S基金悄然火熱。
記者多方了解到,二季度以來,S基金驟然成為各大美國VC基金的“座上賓”,后者希望能將眾多未能按時IPO退出的企業股權,以合理價格轉讓給S基金,盡快回籠資金以滿足LP們的現金回報要求。
但是,鑒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與IPO市場復蘇不確定性驟增,項目轉讓多少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究其原因,美國VC基金與S基金圍繞項目轉讓存在著諸多分歧,一是項目估值分歧較大,部分VC基金不愿大幅調低熱門賽道高估值項目的估值,但S基金普遍大幅壓價;二是S基金的盡職調查與投資決策周期拉長,希望用更長觀察時間了解投資企業在經濟衰退期間的抗風險能力,但此舉令VC基金的項目退出步伐變慢,引發后者不滿;三是S基金要求VC基金繼續投入大量資源扶持這些企業成長發展,作為他們接盤企業股權的附加條件,但部分VC基金對此相當為難,因為這會占據他們相當大的精力,影響其他投資策略實施。
一位美國S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環節,S基金不會過度壓低企業估值,因為估值因素只能給他們創造20%的超額投資回報,另外80%超額投資回報主要取決于他們能否賦能投資企業持續成長。
“某種程度而言,目前S基金與VC基金的分歧,主要是有些S基金感到自己沒有足夠能力扶持企業發展,因此要求VC基金給予配合,但VC基金卻急于擺脫此前的高估值項目投資風險,不大愿提供持續的投后管理服務。”他指出。這導致當前美國多數S基金更愿接盤行業頭部VC機構的轉讓項目,因為后者基于行業口碑與自身豐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可以持續幫助投資企業發展。
記者獲悉,除了S基金,目前部分LP(主要是FOF機構與家族辦公室)也愿從VC基金“回購”具有業績成長性與財務穩健性的企業股權,作為他們加碼另類投資實現跨周期高投資回報(跑贏高通脹)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LP“回購”企業股權的門檻絲毫不亞于S基金,比如部分家族辦公室只愿意回購他們長期看好的行業賽道優質企業,比如生物技術、電動汽車、醫療保健、金融科技等,其他行業的企業一概被“拒之門外”。與此同時,家族辦公室還會要求VC基金提供額外的“業績擔保”——若這些企業業績發展與估值表現未能達到VC基金所標榜的預期值,VC基金需按條款約定,賠償家族辦公室相應的投資損失。
“目前,一些美國VC基金為了急于實現項目退出以滿足業績表現要求,只能答應這些家族辦公室的上述額外要求。”投行Needham & Co.策略分析師 Mike Matson指出。
(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