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顯示,2021年2月共有38家中國企業[1]在全球各交易市場完成IPO,數量同比上升58.3%;總融資額為721.68億人民幣,融資金額同比上升162.7%,環比上升64.3%。本月完成IPO的中企涉及14個一級行業,登陸7個交易市場。中企IPO平均融資額為18.99億人民幣,環比大幅上升124.8%,單筆最高融資額為350.07億人民幣,最低融資額為1.29億人民幣。本月共有29家VC、PE已投企業上市,涉及147家機構,VC/PE滲透率為76.3%。本月融資金額最大的三家IPO企業分別為:快手(互聯網行業)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共融資350.07億人民幣;昭衍新藥(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共融資54.59億人民幣;重慶銀行(金融行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共融資37.63億人民幣。
港交所表現突出,IPO融資額躍居第一
從各交易市場IPO數量方面來看:本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的中企有10家,占比26.3%,位居第一;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的中企有9家,占比23.7%,獲得第二;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有7家,占比18.4%,位列第三;此外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企分別為5家、4家、2家和1家。
從融資金額來看,本月中企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共融資457.81億人民幣,占中企IPO總融資額的63.4%,位列第一;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以92.92億人民幣融資額緊隨其后,占比12.9%;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共融資70.24億人民幣,占比9.7%,位列第三;深交所創業板共融資56.92億人民幣,占比7.9%;紐約證券交易所共融資20.65億元民幣,占比2.9%;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共融資13.99億人民幣,占比1.9%;深交所中小板共融資9.15億人民幣,占比1.3%。
2月IPO涉及14個行業,互聯網行業融資額最高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2月IPO中企共涉及14個一級行業,從案例數量方面來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機械制造、建筑/工程、互聯網、半導體及電子設備和IT行業。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完成9起,占比23.7%,位列第一;機械制造行業緊隨其后,完成6起,占比15.8%,獲得第二;建筑/工程、互聯網、半導體及電子設備、IT行業,分別完成3筆上市,并列第三,均占比7.9%。
從融資金額方面來看,互聯網、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和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行業分列前三,融資金額分別為353.75億人民幣、139.89億人民幣和39.48億人民幣,分別占比49.0%、19.4%、5.5%,累計占比73.9%。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行業上市企業僅3家,融資金額因為快手融資躍居第一。除此之外,本月融資金額在30億元以上的行業還包括金融行業(37.63億人民幣)和IT行業(36.97億人民幣)。
浙江省廣東省IPO數量領先,北京市融資額位居首位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2月IPO中企共涉及12個省市,從IPO數量來看,位于前三的地區為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蘇省,中企IPO數量分別是7家、7家、6家、4家和4家,累計占比73.7%;此外,本月IPO數量在2家及以上的地區還包括福建?。?家)和山東省(2家)。
融資金額方面來看,北京市本月表現出色,融資額為444.30億人民幣,占比約61.6%。廣東省和浙江省融資額分別為59.37億人民幣和53.66億人民幣,分別占比8.2%和7.4%。此外,本月融資金額在30億以上的地區為上海市(38.06億人民幣)、重慶市(37.63億人民幣)和江蘇省(37.48億人民幣)。
2月前十的IPO企業總融資金額占比近七成
對比2021年1月數據,中企IPO數量受春節放假影響下降,但大額融資案例推動2月融資額環比大幅增加。從融資金額來看,TOP10的IPO企業總融資額累計566.83億人民幣,占本月總融資額的78.5%;其中快手排在首位,融資金額為350.07億人民幣;昭衍新藥以54.59億人民幣的融資金額位居第二;重慶銀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融資金額達37.63億人民幣,位居第三。前10企業獲得的VC/PE支持率為60%,低于本月IPO企業整體VC/PE滲透率。
2月上市企業VC/PE滲透率為76.3%,背后涉及147家機構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本月上市企業中,有29家中企獲得VC/PE機構支持,滲透率為76.3%,環比大幅上升,其中共計13家機構被投企業IPO數量不低于2家。DCM中國、五源資本在快手IPO中分別獲得164和141倍賬面回報。各交易市場VC/PE支持情況為:上交所科創板和深交所創業板分別有8家IPO企業獲得VC/PE機構的支持,上交所主板有5家IPO企業獲得VC/PE機構的支持,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深交所中小板、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分別有4家企業、2家企業、1家企業和1家企業獲得VC/PE機構的支持。
證監會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與中小板合并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合并主板與中小板。
合并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在擴大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1年1月底,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合計1468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5%,總市值23.39萬億元,占全市場的29%。同時,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板塊同質化、主板結構長期固化等。因此,合并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是堅持問題導向的改革之舉,有利于優化深交所板塊結構,形成主板與創業板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更好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增強深交所的服務功能。
合并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的總體安排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皟蓚€統一”是指統一主板與中小板的業務規則,統一運行監管模式?!八膫€不變”是指板塊合并后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代碼及簡稱不變。證監會將指導深交所整合主板與中小板制度規則,做好監管銜接,對發行上市、市場產品、指數名稱等進行適應性調整,做好技術系統改造和測試,確保平穩落地。
當前,資本市場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證監會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委統一指揮協調下,緊緊圍繞“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個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堅持“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形成合力”的監管理念,保持改革定力,加強改革統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本月重點案例分析:
快手、昭衍新藥、重慶銀行
快手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達1.23萬億港元
2021年2月5日,快手(股票代碼為”1024.HK”)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115港元,開盤價338港元,較115港元的發行價上漲193.91%,市值1.38萬億港元。首日收盤價為300港元,市值超過1.23萬億港元??焓质兄蹬旁隍v訊、阿里、美團、拼多多之后,位列已上市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五位。短視頻行業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快手上市后或加快商業變現及短劇內容生態建設,或對廣告、電商、短劇業務合作伙伴業績帶來拉動,并推升產業鏈整體估值。所融資金將用于研發及技術、選擇性收購或投資與快手業務互補及符合理念與增長策略的產品、服務及業務等。
招股書顯示,快手的收入主要由直播、線上營銷服務與其他業務(含電商、游戲等)三部分構成。2017年至2019年,快手直播業務的收入分別為79億元、186億元以及314億元;2020年前6個月,快手直播業務收入達173億元。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前6個月,快手直播月度平均付費用戶分別為1260萬人、2830萬人、4890萬人、6400萬人。同時,快手在線營銷業務在過去兩年也有大幅提高。公司2020年三季度線上營銷收入累計實現133.43億元,同比增長212.7%。其中2020年Q3單季度線上營銷收入完成61.8億元,同比增長202%,單季度線上營銷收入體量已接近2020年H1水平。
昭衍新藥成為第四家A+H股CRO企業,上市首日破發
2021年2月26日,昭衍新藥(股票代碼為”06127.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H股上市共發行4332.48萬股,發行定價151港元,募資65.42億港元。但受港股大跌沖擊,昭衍新藥H股26日開盤后隨即破發,收盤價為138港元,較發行價151港元下跌8.61%,市值為373億港元。昭衍新藥A股同日下跌2.52%,收盤價為137.63元。2017年昭衍新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A股最新市值為372億元。本次H股發行后,昭衍新藥成為繼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之后的第四家A+H股上市的CRO企業。
昭衍新藥成立于1995年,是我國最早從事藥物非臨床評價、專門從事新藥藥理毒理學研究的民營CRO企業。公司以非臨床CRO業務為主,在藥物安全性評價方面具有核心優勢,同時也在擴展藥物發現、臨床前和臨床階段的綜合藥物研發服務。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2020年1-9月,昭衍新藥收入分別為3.01億元、4.09億元、6.39億元和6.32億元,2017至201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5.7%;利潤分別為7990萬元、1.05億元、1.88億元和1.42億元,2017至201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3.2%。隨著國內藥物研發投入力度的增加,醫藥研發機構紛紛加碼創新藥物的研發,2020年CRO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公司承接訂單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公司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設施利用率得到進一步提升,訂單執行和完成情況均處于較高水平,規模化效應凸顯。
重慶銀行A股上市,總市值達542.02億人民幣
2021年2月5日,重慶銀行(股票代碼為”601963.SH”)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西部地區首家實現“A+H”的城商行。發行價10.83元,開盤價13元,上市首日漲幅達44.04%,以15.60元/股收盤,總市值達542.02億人民幣。所融資金將全部用于充實重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重慶銀行是第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內地城商行,并在2015年首批入選中國銀監會城商行“領頭羊”計劃。
重慶銀行業務主要集中于重慶市,并覆蓋四川、陜西和貴州等部分地區。重慶銀行2020年1-9月營業收入為98.87億元,同比增長12.75%;凈利潤為40.06億元,同比增長5.13%。截至2020年9月30日,重慶銀行吸收存款為3112.33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為2577.03億元。在此基礎上,重慶銀行預計2020年度的合并營業收入約為126.09億元至139.17億元,同比增長5.53% 至16.48% 。整體盈利能力較強。在發展規劃中,重慶銀行將積極發揮區域優勢,堅持業務特色,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重慶銀行將堅持聚焦現有業務高質量發展,向服務地方經濟、業務特色鮮明、資產負債合理、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的價值型銀行轉型的戰略目標前進。
總結
綜上,本月中企IPO數量較1月小幅下降,融資額大幅增加,增速上升。交易市場方面:登陸港交所主板的中企有5家,共融資457.81億人民幣,占中企IPO總融資額的六成,表現突出;行業方面,互聯網行業完成3個案例,由于快手融資額為350.07億人民幣,推動互聯網行業融資金額躍居第一。地區分布方面,2月IPO中企共涉及12個省市,從IPO數量來看,位于前三的省份為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蘇省。而從融資金額方面來看,北京市本月有出色表現,融資額為444.30億人民幣。整體來看,本月中企IPO數量增速放緩,大額融資案例推進月度融資金額增加。2020年新規促使上市公司質量提升,退市機制進一步健全,有利于注冊制行穩致遠。
(清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