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后續的爆料已無太多實錘,但是葉飛事件仍在發酵,不僅與之相關的11只“葉飛概念股”繼續下跌,小市值個股也成下跌的重災區。受此影響,本身不受大資金關注的中小市值公司是否會更加被邊緣化?市場會加速重新回到“以大為美”的審美風格嗎?
A股又來萬億級別解禁潮,私募稱不必太悲觀但這類股要當心
5月以來市場持續回暖,上證指數漲幅居前,在5月17日,滬指更是一舉站上3500點關口之上。由于3500點上方套牢盤相對較為密集,在指數出現連續反彈之后,仍需警惕回調風險。
A股在5月18日也是漲跌不一,滬指在開盤之后圍繞平盤線上下波動,創業板指則一度跌逾1%,不過隨后指數振幅收窄,截至昨日(5.18)收盤,上證指數漲0.32%,深證成指跌0.04%,創業板指跌0.73%,采掘服務領漲兩市,醫美、眼科、量子通信等概念板塊異動拉升。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方興未艾,預計商品價格還將繼續上漲,而商品價格的過快上漲已對對經濟預期產生負面擾動,通脹變化也是后市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僅如此,5月還將開啟A股解禁潮高峰期,自5月17日至7月17日的未來兩個月,滬深兩市將迎來萬億級別的“解禁潮”,限售股解禁市值超1.2萬億元。
另據濱利投資統計,從具體月份看,3、4月份分別有190家和176家公司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分別為2193億元和2264億元。而今年5月有220家公司面臨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躍升至3980億元,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再度出現單月最大解禁額。
5月份開始滬深兩市面對較大規模的解禁潮,A股市場整體承壓,是否會拖累A股表現?濱利投資基金經理關東表示,其實面臨天量的解禁潮不必盲目悲觀,更重要的是分析企業目前的估值以及未來成長,并且解禁也不等同于就立馬出現減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股價漲幅非常大、遠遠脫離基本面題材炒作的個股,就需要非常小心。因為面對天量解禁時,高價高估值個股往往面臨更高的風險。
伊洛投資研究員莊椀筌介紹,一般來說,對于早期投資者、公司管理層,或是股價低位入場者而言,上市公司解禁為其獲利時段。但解禁并不意味著減持,若公司仍具備較好的成長邏輯、擁有較強基本面,以及消化估值的能力,解禁對于股價的影響只是短期的。尤其對于估值較低,成長性較好的龍頭企業反而會出現被錯殺的機會,可持續關注找尋機會。同時,在解禁之前也不可忽視風險帶來的影響。
冬拓投資總經理王春秀也是旗幟鮮明地指出,大規模解禁潮不會壓制A股表現。理由是,隨著A股不斷開放以及交易規則同國外的接軌,今天的A股已經不同于往日。國內外機構投資者深度參與,定價效率日益提升,估值和業績成為股價漲跌的最主要因素。解禁只會改變短期內的供需格局,對短期股價有一定影響,但并不是左右股價的主導因素。
葉飛概念股遭重挫,小市值公司還有機會嗎?
“葉飛事件”仍在發酵,11家遭葉飛點名的上市公司分別是中源家居、東方時尚、維信諾、昊志機電、隆基機械、ST華鈺、今創高投集團、法蘭泰克、祥鑫科技、*ST眾應、城地香江,證監會在5月16日晚間也表示,決定對相關賬戶涉嫌操縱利通電子、中源家居等股票價格立案調查。而城地香江、中源家居、天風證券等均已否認違規“市值管理”。
從葉飛曝光的11家上市公司,也即沸沸揚揚的“葉飛概念股”來看,均屬于中小盤股,也被認為是較好“控盤”的個股。
截至5月18日收盤,在被卷入“市值管理”風暴的11只個股中,僅有維信諾的市值超過百億元為113.11億,其余個股市值均不足百億元。從最新市值來看,*ST眾應8.97億、中源家居14.24億、隆基機械20.39億、法蘭泰克29.20億、昊志機電31.68億、ST華鈺33.89億、祥鑫科技36.21億。
由于被納入“葉飛概念股”,在5月17-18日的兩個交易內,上述11股股價悉數收跌,東方時尚更是連續兩天跌停。不僅如此,事件的發酵也開始蔓延至A股的中小市值個股,st板塊更是接連重挫,100多只st概念股跌停。
也有私募認為,葉飛事件的本質上是賭徒在賭場里賭輸了,打電話報警說:“這里有人聚眾賭博,我輸得特別慘?!逼謥淼沦Y產董事長龐劍鋒稱,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一些人想走捷徑、抄小道,通過投機倒把、投機取巧的方式一夜暴富,卻對二十年漲300倍的茅臺與漲1000倍的騰訊熟視無睹。正如查理·芒格所說,如果人們知道走正道的收益有這么高,就沒那么多人去走歪門邪道了。
冬拓投資總經理王春秀也認為,小市值股票由于流動性差、業績不穩定、股價波動大等原因較少受到市場關注,是逐漸邊緣化的一個群體,葉飛事件更是加劇了市場對小市值股票的信任危機。相比之下,大市值股票業績穩定、治理完善、信息透明、機構覆蓋度高,是更好的投資品種,葉飛事件也在客觀上加速了市場風格由炒小、炒新向績優藍籌的轉變。
不可否認,葉飛事件也是敲響了小市值、尤其是小市值績差股票的警鐘,對于是否利于市場風格重新回到“以大為美”,濱利投資基金經理關東指出:“葉飛概念股”事件有助于凈化行業風氣,對一些炒小,炒題材坐莊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拋開事件驅動的因素,從流動性的邊際變化和風險收益比來看一些大型機構公募基金也很明顯已經陸陸續續從小市值個股撤離。隨著市場的開放外資的不斷進入,基金的規模的不斷增加,市場的參與主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市場風格會逐漸像美股和港股靠攏,對于市值比較大、公司治理好的藍籌公司會有明顯的估值溢價。
(融中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