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上,2021年南京市委一號文件《關于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磅亮相。會后,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副市長沈劍榮解讀文件,相關部門現場回答記者提問。他表示,四年的“一號文”,形成了支持創新名城建設的系統化“政策套餐”和“政策鏈條”。特別是今年的“一號文”,在全面評估前三年“一號文”落實成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全面集成、全面優化、全面升級,有一些舉措是接續用力、持續加碼,有一些政策是全新設計、首次實施,可以說是“含金量”滿滿。
2021年市委“一號文”分為九部分,從原始創新、企業創新、產業創新、載體創新、人才創新、金融創新、開放創新、全域創新、制度創新9個方面提出20條政策措施。
其中,原始創新上,建立重大平臺項目儲備庫,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平臺在寧布局落地的,由政府牽頭落實最高50億元支持。企業創新上,對首次獲得高新技術企業(含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的,給予30萬元獎勵,有效期滿當年仍獲得認定的再給予20萬元獎勵。產業創新上,每年制定八大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清單,對牽頭攻關任務或承擔國家攻關項目的企業,按項目研發總投入的15%、最高1000萬元給予支持。載體創新上,實施“空間要素保障創新計劃”,劃定工業用地紅線,確保30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和40平方公里科研用地“基本盤”;在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20%,優先保障創新名城建設用地需求。人才創新上,建立高峰、先鋒、寧聚、菁英計劃體系,對頂尖人才(團隊)給予500萬—1000萬元支持,其中具有標志性全球影響力的,綜合資助最高1億元;到2025年,全市新增各類人才住房12萬套。
記者了解到,2018年“一號文”提出“創新十條”,重點解決戰略聚焦問題;2019年“一號文”提出“六化”,重點解決政策導向問題;2020年“一號文”提出“六種機制”,重點解決產業落地問題。前三個市委“一號文”,“10+18+18”共46條有分量的政策舉措,推動創新名城建設走深走實,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創新成效,創新名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快速提升。2021年“一號文”,是前三個“一號文”的全新集成。四個“一號文”有機銜接、相得益彰,既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協同性,又突出文件的創新性、前瞻性。
“今年的‘一號文’突出戰略性、針對性、持續性、全面性?!鄙騽s在解讀時表示,經過連續三年“一號文”的強力助推,我們探索形成了創新發展的“南京經驗”,打響了聚力創新的“南京品牌”,實現了從“舉措創新”到“制度創新”、從“科技創新”到“全面創新”、從“對標創新”到“引領創新”的逐步跨越。今年的“一號文”,立足新發展階段,著眼全面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全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針對2021年需要集中力量解決的大事難事急事,今年的“一號文”將明確的發展方向轉化為清晰可操作、富有含金量的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舉措,在高新技術企業打造、海外人才來寧就業創業、市場主體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破解當前瓶頸問題、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此外,今年的“一號文”對南京的創新也進行了重新架構、全面布局,進一步拓展到空間要素、金融創新、民生應用、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涉及12個板塊、50個部門,真正將創新貫穿到南京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讓創新成為南京最鮮明的城市氣質。
(清科研究)